佛学大辞典
接口调用 意见/报错
登录 / 注册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关键字:


大毗婆沙论(Abhidharma-mahavibhasa-sastra)

摘自:中国百科全书(佛教篇)

  Dapiposhalun
  佛教说一切有部论书。全称《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玄奘译,嘉尚、大乘光等笔受。200卷。相传印度贵霜王朝迦腻色迦王弘护佛教,鉴于当时部执纷纭,人各异说,便请胁尊者在迦湿弥罗国(今克什米尔)建立伽蓝,召集500位有名论师,以世友为上座,费时12年,造《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十万颂,详解迦多衍尼子的《阿毗达磨发智论》。题为“大毗婆沙”,含有广说、胜说、异说三义。《俱舍论光记》卷一称:“论中分别义广,故名广说;说义胜故,名为胜说;五百阿罗汉各以异义解释《发智》,名为异说。具此三义,故存梵音。”表示此论为说一切有部的广大教藏。
  此论列举大众部、法藏部、化地部、饮光部、犊子部、分别说部等部派以及数论、胜论、顺世论、离系论(耆那教)等“外道”的观点,加以批驳;以《发智论》为基础,并参考《发智论》的各种注释,同时摄取六足论中的教义,以弥补《发智论》的不足,为说一切有部理论全面、系统的总结。它将一切法分为五类,即色法、心法、心所法、心不相应行法和无为法;用以论证“三世实有”、“法体恒有”,同时否定“我”之实在。在16卷以下,还详述“六因”之说。其他有关十二因缘、四谛、涅槃、佛身等,论述也甚详尽。 更多:https://www.bmcx.com/
  《大毗婆沙论》对印度佛学的发展起了颇大的推动作用。它提高了说一切有部在当时小乘佛学中的地位,该部的学者由此被称为“毗婆沙师”。同时也出现了不少有关此论的著述。如法胜的《阿毗昙心论》,法求的《杂阿毗昙心论》,世亲的《阿毗达磨具舍论》,众贤的《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和《显宗论》等。
  此论在玄奘译出前,已有前秦僧伽跋镫所译题名《鞞婆沙论》的节抄本14卷。但这一译本仅相当于玄奘所译《大毗婆沙论》中第二编结蕴的一部分。嗣后北凉又有浮陀跋摩和道泰共同译出题名《阿毗昙毗婆沙论》60卷。据称因凉城兵乱散佚,内容仅存《杂犍度》、《使犍度》、《智犍度》3篇,相当于玄奘译本杂蕴、结蕴、智蕴部分。玄奘所译本论,为现存唯一全本。晚近中国法尊曾据玄奘译本转译成藏本。日本佛教学者木村泰贤、西义雄、坂本幸南等也依玄奘译本翻成日文,收于1929~1940年出版的《国译一切经》中。此论的注疏,据高丽义天于11世纪间所编《诸宗教藏总录》记载,当时见到的有玄测著《大毗婆沙论钞》9卷,极太著《大毗婆沙论钞》10卷,本义著《大毗婆沙论钞》11卷等。日本学者关于此论的著述,现存的有融道著《大毗婆沙论条简》2卷(或1卷),连常著《大毗婆沙论通览记》4卷等。(高振农)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诚华便民查询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联系我们
接口调用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4-2024 便民查询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0022420号-1 闽B2-20210351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6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