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大辞典
接口调用 意见/报错
登录 / 注册
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关键字:


婆罗门教

摘自:佛学大词典

(Brahmanism)以婆罗门阶级为中心而发达之印度古代宗教。源于更古之吠陀信仰,约形成于西元前七世纪,尊信吠陀,信仰多神,遵守四姓制度,主张婆罗门至上,重视祭祀,以期生天涅槃之教派,后来演为印度教。雅利安族自中亚迁徙入印,定居于印度河上游五河地方,当时为多数自然神之崇拜者;信仰经由多神之恩惠可得幸福,对诸神之赞歌且编为梨俱吠陀(梵R!gveda )。梨俱吠陀所说之诸神,共分天、空、地三界,阿闼婆吠陀则在三界之上另立光界,然仍以三界为基础。又说三界各有十一个天,而成三十三天。因此,天在婆罗门教乃至佛教,既指天神,亦指空神及地神。
 (一)天界诸神较著名者有:(1)特尤斯(梵Dyaus ),为雅利安民族中最具原始型态之神,约在印欧民族共住时代即已出现,系光明之神格化。对于地母而言,此神被称为天父。此神之形象为牡牛状,乃与称降雨之云为牡牛者有关。(2)婆楼那(梵Varun!a ),为吠陀神界最有力之神,起源极古,乃威信之司法神,亦为苍穹之神格化,故以天为座,以火神为面,以太阳女神为眼,以风神为呼吸。此神为宇宙之大王,规律(梵r!ta )之保护者。佛教所谓转轮王之思想,即由此神之特性演化而来。(3)代表太阳恩惠之密特罗(梵Mitra ),代表太阳具体示现之女神苏利耶(梵Su^rya ),代表太阳活动之沙维特利(梵Savitr! ),代表太阳养育之布咸(梵Pu^s!an ),代表太阳出于东、经于中而没于西之毗修奴婆(梵Vais! -n!ava )。(4)乌舍(梵Us!as ),乃代表黎明之女神,为天父特尤斯之女、夜神拉脱丽(梵Ra^tri )之妹、日神苏利耶之母。年纪虽已老,而日日新生,永如少女,为吠陀中最美之女神。(5)阿须云(梵As/vin ),为海路之神及医药之神,对人类作广泛之救济,若人飘流于黑暗之海洋,即得大船来救。复能给盲者以眼,给折胫者以脚,给鳏者以妻,给寡者以夫。
 (二)空界诸神较著名者有:(1)因陀罗(梵Indra ),为吠陀神界最雄大、最威猛之神,乃为雷霆之神格化,其母为云神牝牛(梵Gr!s!t!i ,此神裂破其母之胁而生,生后即为勇者,震动天地,手中常执金刚杵为武器,故又称金刚手。(2)罗特罗(梵Rudra ),与山岚之神格化有关,亦与瘴疠之气及雷电之力有关。(3)马尔殊(梵Muruts ),以罗特罗为父,牡牛(云神)为母,通常是群体活动,其数或谓二十一,或谓一百八十,实即暴风之神格化。(4)洼尤(梵Va^yu ),代表风速之神。(5)巴尔强耶(梵Parjanya ),代表降雨之神。
 (三)地界诸神较著名者有:(1)阿耆尼(梵Agni ),为火之神格化。(2)勃利哈斯帕帝(梵Br!haspati ),为祭坛之神。(3)苏摩(梵Soma ),为酒神,后来演变为月神,在梨俱吠陀中,有苏摩与太阳女神苏利耶结婚之传说。(4)萨罗斯伐底(梵Sarasvati^ ),原为河川女神,能为人类除秽,给予人财富、勇敢、子孙。后来被视为语神,又发展为梵天之妻、吉祥天女、辩才天等。
 除了三界之神,尚有动物之神格化者,如马神、野羊神、野猪神、鸟神、蛇神等;植物之神格化者,如森林之主、森林全体之女神。又有魔神阿修罗(梵Asura )、罗刹(梵Raks!as )、毕舍遮(梵Pis/a^ca )。此外,吠陀经典以人类皆系神之子孙,祖神分为生、死二界,生界之祖神是摩■(梵Manu ),最先之死者是耶摩(梵Yama )及耶弥(梵Yami^ )兄妹二人,成为死界之祖神,与摩■同为遍照神毗婆斯伐特(梵Vivasvat )与工巧神之女娑郎尤(梵Saran!yu )所生,人类之初祖即是摩■。
 雅利安族约于纪元前一千年东移至恒河上游,据梨俱吠陀之原人歌载,由原人梵的头生婆罗门种姓,由肩生刹帝利种姓,由腿生吠舍种姓,由足生首陀罗种姓,此四种姓即是祭师、武士、工商、奴隶等四大阶级,每一阶级皆为代代世袭。神权时代之先民以司祭者为力能通神,虽为武士亦须听从祭师之指导,以致形成先知先觉者必出于祭师阶级之信念,并渐产生祭师阶级拥有无上权威之观念,因而亦形成婆罗门教教制之基础。婆罗门教所规定者,即是以婆罗门阶级为中心而有其他三个阶级的设立,确立四姓制度,规定各姓之地位、义务。四姓之中,特以婆罗门阶级为神圣优越,吠陀之传持教授是其特权,又视为由彼等之祭祀仪礼能支配宇宙万象。由此,又编成夜柔吠陀(梵Yajurveda )及诸种梵书(梵Bra^hman!a ),以解说祭祀之义,确立了婆罗门教之三大纲领:(一)吠陀天启主义,四吠陀中之所有记述均系出于大梵天之启示。(二)婆罗门至上主义,婆罗门种姓之阶级乃最高无上者。(三)祭祀万能主义。
 成立于西元前六世纪至二世纪间之婆罗门教圣典经书(梵Su^tra ),其有关吠陀者有三种:(一)法经(梵Dharma Su^tra ),集录有关四姓各别之义务、社会法规、日常生活规定而成。(二)天启经(梵S/rauta Su^tra ),说明祭官所司之大祭典。(三)家庭经(梵Gr!hya ),说明各家庭由家长司祭之仪式。此系婆罗门教在实际生活中之宗教制度,其实际生活既以祭祀为重心,每日有定时恒课之祭祀,每月有新月及满月祭,每年有例行之年祭及种种临时祭,又有数年一次之大祭等。 更多:https://www.bmcx.com/
  祭祀仪式大体分为三类:(一)家庭祭,包括受胎、出胎、命名、出游、养哺、结发、剃发、入法、归家、结婚、丧葬等。(二)供养祭,包括新月祭、满月祭、火祭、祖先祭、初穗祭、四月祭、供兽祭等。(三)苏摩祭,凡是家庭祭及供养祭以外之大祭皆属之,包括力饮祭、国王即位祭、火坛祭、古代以人作牺牲之人祀、国王计画并吞四邻小国之马祀等。家庭祭之司祭人为家长;供养祭及苏摩祭均是天启祭,司祭者为专门祭官。可知并非所有婆罗门阶级者皆为司祭官,不过除婆罗门阶级外,便无权利司祭祀之职,故凡有祭祀,必须礼请婆罗门阶级行之。
 在高唱多神教之泛神论,信仰梨俱吠陀中诸神之同时,复于其上认定一个泛神论之至上神,以之为统一原理来解说宇宙万有。最初系以生主(梵Praja^pati )为至上神,次代之以梵(梵Brahman ),至奥义书(梵Upanis!ad )时代更以我(梵a^tman )为宇宙生成之原理,后又主张轮回转生,由事火等法以期生天。佛典之中,如长阿含卷十三阿摩昼经、卷十六坚固经、杂阿含经卷四、卷四十四、摩登伽经卷上示真实品等经文中皆载有当时婆罗门教徒之信仰及有关之行法。
 据长阿含经卷六记载,婆罗门阶级自称婆罗门种最为第一,余三种姓卑劣;婆罗门种清白,余皆黑冥;婆罗门种从梵天出,由梵口生,于现法中得清净解,后亦清净。又如长阿含经卷十五记载,婆罗门阶级自称具有五法成就:(一)七世以来,父母真正,不受他人轻毁。(二)通利讽诵种种不同之异学之书,善能分别、博综世典之幽微,善识大人之相法,明察吉凶祭祀之礼仪。(三)颜貌端正。(四)持戒具足。(五)智慧通达。故据摩奴法典(梵Ma^nava -dharma-s/a^stra )等之规定,唯婆罗门族可为祭师,可教导他人吠陀圣典,可受他人衣食等布施,并有向四个阶级中各娶一名女子为妻妾等之特权。又此阶级之男子将一生过程分作四个时期,每期各有其一定之本务。
 另据成实论卷七‘三业品’记载,依婆罗门教之观点,世间有四品人,各自有不同之法则:(一)婆罗门有六法:自作天祠、作天祠之祭师、自读吠陀、教他人读吠陀、布施、受布施。(二)刹帝利有四法:自作天祠而不作天祠之祭师、从他人受吠陀而不授他人吠陀、布施而不受施、守护人民。(三)吠舍有三法:自作天祀而不作祭祀之师、自读吠陀而不教他人、自布施而不受施。(四)首陀罗有一法:供给以上三种姓之人。由于婆罗门教阶级制度之不平等,娶妻蓄妾之数目亦有等级之别。
 于佛陀时代之前后,由于反婆罗门之学说勃兴,在婆罗门之间遂编制各种规定祭祀内容之经书,如上文所说之天启经、法经、家庭经等,均于此时期完成,规定各种祭祀之方式,并严格强调四种姓制度之等级差异。其后,由于时代之递嬗,渐产生哲学思想上之分化,而分衍出数论、瑜伽、声论(弥曼蹉、吠檀多)等学派,其中,弥曼蹉、吠檀多派继承泛神论,提倡吠陀乃‘常住绝对’,属于正统婆罗门。与此同时,崇拜梵天、毗瑟笯(那罗延天)、湿婆等人格神之信仰亦兴起。后来对毗瑟笯与湿婆二神之崇拜渐盛,而形成此三神为等位(即一体三分)之学说,其后复分化为以毗瑟笯为至上神之毗瑟笯派,及以湿婆为至上神之湿婆派。一般即以原始婆罗门教为旧婆罗门教,或单称婆罗门教;而称毗瑟笯、湿婆二派为新婆罗门教,或印度教(Hinduism)。龙树时代,新婆罗门教已经确立,据中论卷一载,或有主张万物由大自在天(即湿婆)而生之说,或有主张由韦纽天(即毗瑟笯)所生者;提婆之百论卷上舍罪福品亦列举出韦纽天、摩醯首罗(大自在)天、迦毗罗、优楼迦、勒沙婆等;外道小乘涅槃论所说二十种外道中,韦陀论师、那罗延论师、伊赊那论师、女人眷属论师、摩陀罗论师、摩醯首罗论师等即新婆罗门教之分派;又于大日经卷一入真言住心品及大日经疏卷一所举出之三十种外道中,尊贵外道及儒童外道即毗瑟笯派之支派,时、建立、流出、自在天、遍严、意生等六种外道即湿婆派之支派,此外,由玄奘大唐西域记全书多处之记载,揭举出当时印度诸国盛行大自在天之信仰,可确知六、七世纪以后,湿婆派之势力极为兴盛,又印度教之圣典富兰那(梵Pura^n!a )亦于玄奘时代之前后编成,书中详述有关宇宙之创造、破坏、诸神诸仙之系统、世界各时期之状态、古代之王统,及印度教之宗义仪式等。
 西元第八世纪顷,吠檀多学派有商羯罗(梵S/an%kara )出,提倡绝对一元论,谋复兴正统婆罗门思想,大力排击佛教,由是,婆罗门教教运再度萌启。尔后,诸分派续生,计有主张制限一元论者、不一不异论者、神人二元论者、清净不二论者。迄十九世纪,蓝姆汉罗伊(Ra^m MohanRoy)创设梵协会(Bra^hma-sama^j),系受基督教影响以图改革印度教,另有沙热斯婆地(Daya^nanda Sarasvati^)鼓吹复古思想,主张以吠陀主义为基干,强调纯印度之民族宗教。[长阿含卷十四梵动经、卷十五究罗檀头经、大毗婆沙论卷四、卷七十七、卷一九九、成唯识论卷一、大唐西域记卷二、卷四、卷七、卷十一、印度史纲要(李志纯)、婆罗门教神观(圣严)、婆罗门教教制(圣严)、E.W. Hopkins: The Religionsof India; J.N. Farguhar: Outli
ne of the Religions Literature ofIndia](参阅‘四姓’1705、‘印度教’2225、‘吠陀’2820、‘婆罗门’4463)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诚华便民查询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联系我们
接口调用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4-2024 便民查询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0022420号-1 闽B2-20210351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673号